第八十四章殿试不为认知的事(求月票收藏) (第1/1页)

第八十四章殿试不为认知的事(求月票收藏)

贡生们考完了,可以彻底放松了。就该考官们忙的时候了。

考试后两天内,必须要将全部人的卷子审品评完毕。

任之繁重,显然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忙过来的。

事实上,除了太帝曾经完成过,后面的皇帝们都是由下面人组织阅卷……国初祭酒修撰等官。

但正统后非执政大臣不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至于皇帝自己。

则只看推荐上来的前十名的卷子。

此次殿试的阅卷大臣。

又称读卷官,便是由内阁大学士钱谦益领衔。

吏部礼部二位尚书为副,及礼部等几位侍郎等六官员组成的豪华阵容。

在阁值庐休息一晚。翌日齐聚紫光阁中。为四百名彦排一排座次……

阅卷开始之前,照惯例众人先叩拜孔子,并对天宣誓。然后按照官阶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长案后坐下。

这时阅卷监视官亲自把卷箱取封。将试先取出一捆打开。递给温体仁。

再由温尚书,按照阅卷官的官职,分次一卷一卷的分送到他们面前。分完后再取来一捆,到分完为止

每个阅卷官收完卷后,即开始阅卷。看完一份,递给左手边的阅卷官。

同样的,等右手边那位阅完,也会把卷子他。这样轮流传看,九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个考生的卷子。

这种阅法叫“转桌”,也只有殿试阅卷才会出现。

同时-位考官在阅过的卷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位低的只好委屈写一下名。阅完之后,写下自己的评等即可。

当然,每位阅官的口味不同。出现不同的评价也是正常。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优等有的却评下等。这样是肯定不的。

会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但历史早经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心。

这种阅卷方式是如此……于担心被处分所以考官们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

便会出现“评论相似”的现象。

也就是说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再就不敢了。

显而易见的,席卷官的意见,便显举足轻重了。

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如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那份卷子基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阅卷官“转桌”完毕也就是将所有的考卷都画上九个号后。由席阅卷官专总核。

排定名次其他阅卷。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

但是,名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须是八个“优”。

其余的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优评数,如果优评相同,再比其他以此类推……

首席阅卷是大学士钱谦益,然后再是温体仁等人。

大臣们紧赶慢赶,终于在七日夜(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