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迫在眉睫 (第2/3页)

安排再周密,如果没人听,那又有什么用。

........

昨天白天,符皇后听到官家在昏睡梦中突然道“杀史从云!”“乱臣贼子......”之类的话语,吓得她魂不附体,好在她很快发现,官家只是昏睡中意识不清的喃喃自语。

万岁殿外隔着六开檀木门,外面是长长白玉石台阶,还有个不小的院子,有亭子,几个宰相都在那等候,隔着大殿里少数百步以上,他们听不到。

这才放松下来,她也意识到事情严重,怕身边宦官和宫女听到,就把万岁殿侍奉的宫女宦官都换成自己身边的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必官家对史从云是真有杀心的,也十分不放心,可官家也不敢动他,大概是仙君的教训在前。

当初后汉末帝觉得枢密使郭威权太大,想诛杀他,稳固自己权力,那时郭威带兵在外,知道诏令之后立即黄旗加身,在外称帝,随后率大军反攻大梁,大军在外,大梁空虚,几乎势如破竹,之后郭威便建立了如今的大周,也正是官家父皇。

官家大概是真担忧范质所言的,也想杀了史从云一家以绝后患,可想到当初的教训便又无奈不敢,如今不正是如此。

威望崇高的大将带兵在外,若稍有不慎,只怕又是当年后汉覆辙.......

连符皇后自己想想也怕,这时候心里只是盼着大军能够平平安安回来,众将领至少能够和朝廷维持表面上的和气。

哪怕他们像李筠一样跋扈,太子和她也只能忍让,因为他们在军中没有威望,几个宰辅看起来位高权重,有本事,可他们手里没兵。

事情越到紧急时候,越能让人看清楚权力在谁手中,这时候谁能调动军队,谁便有大权。

而且她突然想到一种可能,还越想越怕,以史从云的聪明和权势,他在宫中应该有眼线吧,如果他知道范质告他谋反的事会怎么做?

她不由自主想到当朝先帝,而且越想越怕,随即又安慰自己,范质的话是在她和官家面前秘密说的,应该没外人知道吧。

符皇后此时最希望的是史从云把大军带回来,到时候他是自己的妹夫,以他为后盾,自己摄政就能完全掌控局面,这一切的前提是官家不对史家动手,史从云乖乖把军队带回来。

可万一他知道有人告他谋反.......

符皇后吓出一身冷汗来,连强自镇定,应该不会,消息没人透露才对,待回来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殿外的就几个宰相还在等候,她找来魏敏,吩咐他好好照顾好几人,至于太子则留在后宫中等着,这种时候反而没人去理会他了,符皇后也没心思。

........

万岁殿外的小亭中,气氛同样凝重,几个宰辅多是历经数朝的人,对于这样的场面他们见过许多,心里也更加不安。

枢密使魏仁浦提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此次讨伐辽国大胜而归,诸将士该如何封赏。”

“若官家建在,这不是问题,枢密院与官家商议决断,诸将士多会信服.......”

魏仁浦后面的话没说,在场都是聪明人,立即明白了意思,纷纷皱起眉头。

“偏偏是这个时候。”王朴也满脸愁容,“官家不在,没人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奖赏少了,稍有不满,就怕有人借机发难。

要多赏赐喂饱每一个士兵,连年征站,国库空虚,特别是今年北伐辽国一战,靡耗巨大,拿不出那么多钱帛财货.......”

“怕什么来什么,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王溥也叹气。

作为处理朝廷具体事务的宰相早看到背后的危机,唐末以来,短短几十年,历经五代十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人有能彻底掌控压制这些骄兵悍将。

官家算是雄主,他在世诸多骄兵悍将还能暂时压住,但也无法完全解决,需要不断妥协。

比如征伐淮南时,只能默许白延遇,赵晁等兵将抢掠百姓;李继勋疏忽大意导致兵败也不敢处罚太重;李筠等节度使甚至以私怨囚禁朝廷派去监军使,官家也只能忍,写信责备几句,不敢实际处罚;而像史从云之类的军中大将,官家即便有不放心的地方也不敢动等......

这些东西外人并不知道,都以为官家就是至高无上,无所无能,可以为所欲为,他们这些帮官家处理事务,长时间在官家身边的重臣却很清楚其中情况,权力是相互平衡妥协的结果。

而这次更糟,没了官家压制骄兵悍将会如何?

这几十年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四处兵变,遍地大王,随后换一个难代表那些骄兵悍将利益的人作天子。

最年轻的王溥有些着急:“我大周两代圣君,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几年来接连击败北汉、西蜀、唐国、南平、武平、辽国,已大有起色,怎么能在这样的节骨眼出变故,岂不惜哉!

诸公都是满腹才识之人,切不可消沉,该多想想办法啊。”

没有人接他的话,坐在小亭角落的李谷闭目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