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优势在我 (第2/3页)
等。
但却远没去年多了,道理也很简单,辽国去年被史从云大败,元气大伤,自己这个侄皇帝也没那么怕他们了。
而且去年为救援辽国,他们可是发兵了的,最后被李重进打败,折损千余人在太行山口,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要算在辽国头上的。
于是国内君臣都觉得,今年不必如往年一样给辽国方面太多贡品,可以减少。
这主要还是宰相郭无为的建议,郭无为身为齐地人,对北面辽国是有抵触的。
年关时,刘钧和近臣出汾水边散心说事,两岸草木枯黄,远处田地中看不见一个百姓,只能见汾河对岸山脚,隐约有炊烟袅袅。
刘钧心情不错,便道:“我看那边都是炊烟,百姓安居乐业,心里便安心多了。”
“这都是陛下父子历年来的劳苦之功,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啊。”身边的官员立即道。
刘钧很高兴:“朕不敢当这样的功劳,这都是先祖的贤德,我只是兢兢业业遵守祖辈的教训罢了。”
“陛下圣明啊!”大臣们又是一阵夸赞,刘钧心情也更好了些。
随后便开口:“朕也没敢忘记先祖的教诲,当年我汉国立国,就是为光复中原,周国郭威乱臣贼子,篡夺我刘家江山,如今他又被史家篡去,也算是报应!
但无论如何,中原乃我刘氏故土,都是当年的汉国江山,这先祖嘱咐朕至今难忘。”
六年前:“先帝为光复中原往南出兵,在高平不利,往后我国一直休养生息。不轻易举动。
如今机会终于又来了!”
身边的官员和将领都反应过来,原来皇帝把他们叫来河边说是看看风景散散心,原来是为说这件事。
只是不少人脸色都不好,六年前高平的大败如今还历历在目。
当时大将战死,枢密使被抓,众多官员和将领丧命高平,数万将士埋骨南面,这样的教训他们都还记得......
不过此时也没人敢出声反对。
刘钧看着他们,便道:“朕知道你们的顾虑,南军强盛,天下人都知道,史从云不是易与之辈也是人尽皆知。
不过这次不同,秦国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早不服秦国国主,与我们联系,愿意一起举兵,已经派牙将刘继冲来递交书文。
如果李筠倒向我们,就等于打开太行山缺口,我们大军联合起来超过十万!能直接走潞州出河北。
如果战事有利打到大梁去,如果战不利,也能侵吞河北诸地,再谋变化。”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陛下敢出兵并非毫无准备,原来是联合李筠!
顿时不少人都松口气,脸色也缓和些,开始考虑起来。
在北汉臣民心中,李筠是非常厉害的,常年把他们压着打,所以印象深刻,如今居然和他们联合,他们都知道李筠的实力,顿时不少人信心大增。
刘筠见众人反应才接着说:“不过李筠有个条件,不得向北面辽国求援,这也合我的意思,这些年来国中越发困苦,请辽人要花大价钱。
到时我国出五万大军,李筠也说他有兵将五万,无论如何都能得到好处,也正好趁着史从云篡位不久,立足未稳的机会!”
“陛下英明,这是千载难逢的胜机,臣觉得胜算很大,如果等到他站稳脚跟,坐稳屁股,以其本事再谋对策就难了,史从云不是个庸碌之辈。”宰相郭无为道。
众人纷纷同意,刘钧的义子刘继业,拱卫指挥使王超、散指挥使元威、侯霸荣、宣徽使卢赞等纷纷上前请命,说愿意带兵支援李筠,与秦国打仗。
李筠见此十分高兴:“有爱卿等这样的忠臣猛将,朕不惧中国矣!”
于是想了想道:“朕便亲自带兵前往太平驿与李筠相会,届时便与他合兵,共同谋中国。”
义子刘继业出来道:“陛下,李筠其人也不可全信。”
拱卫指挥使王超也支持其看法:“陛下,李筠这人狂傲自大,何况他手下兵将和我国打了这么多年,仇怨已深,一时半会怎么可能就这样一笔勾销。
某觉得该派人去监军,或者直接派些精兵猛将到他军中去,这样两家打起来才放心。”
“可先加封其为西平王,再派监军!”平章事赵文度建议。
刘钧深以为然,“这是好办法,给了他恩赏在安插监军.......”
那边说了一会儿,也有人犹犹豫豫插话:“秦国尚强,史从云这些年接连南征北战,手下都是虎狼只是,熊虎之将,兵戈所致难逢敌手,这时出兵会不会草率.......”
刘钧还没开口,宰相赵文度便道:“史从云即便厉害又能如何?
他谋逆篡位,不得人心,如今必定是内外交困!
李筠是秦国最大的节度使,拥兵数万,戍边数年,现在李筠一叛,其国中自乱,其国主也定会手忙脚乱,左右难以顾及!”
“这时我们不出兵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若真到史从云荡平李筠,稳住国内,到时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