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电风扇 (第1/2页)
将几个方面的口径统一起来,虽然当前不起什么作用,但是将来一旦需要的时候,两个“朱闻天”同时出现也不会让人觉得突然。
“闻天,别忘了将最近三个月的电子表利润结算一下,总计是近100万华夏币。最近供销方面可是放开了一些口子,只不过市场上电子表水货数量不少,有些冲击”
在朱闻天面前,徐默春没有什么隐瞒的,也没有避讳水货冲击之类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当前背景之下,通常只有在背地里才会有人议论一下。
电子表的市场其实还是不小的,而且在上马了自行车生产线之后,朱闻天也发现了,其实越是这些小件不起眼的东西,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利润。
也正是因此,电子表水货数量甚至比电子计算器还要泛滥许多,而且电子表目标更小,也更加容易过关。
“徐老师操心了,电子表这块儿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确实让我对市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本来按照汇率进行结算之后,朱闻天需要使用外汇支付渠道费用,换做普通人是基本上不会赚钱的。
只不过朱闻天有着系统帮助转换货币,比例还是按照法定汇率进行转换的,这么算下来朱闻天才能够保证利润。
外人肯定不会知道朱闻天拥有系统的秘密,徐默春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才会一直觉得朱闻天一直是在帮忙,电子表结算方式对朱闻天有些不公平。
“闻天啊,电子表这块儿你一直吃着亏,玉石生意也是我们获得利益更大,因此我也一直在想从哪方面可以弥补你一下,最近有什么想法没有?
大连电视机研究所那边我没帮上忙就有点儿不好意思了,闻天如果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不妨说出来咱们聊聊”
徐默春组织着语言,语速比较慢,想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尽量让朱闻天能够听懂。
其实朱闻天明白得很,没有什么听不懂的,不过这对于朱闻天而言倒是一个机会,倒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到有什么可以让徐默春帮忙的了。
“徐老师,我最近仍然在考虑电视机生产线的事情,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同时国外进口生产线价格又太高了。
而且就算生产线进口过来,也没有相对应的人才积累和技术积累,我不确定能不能成功”
朱闻天首先以电视机生产的事情搪塞着,这件事情徐默春是不可能再帮上忙的,同时大脑也在急速运转,考虑着徐默春可能能够帮上忙的方面。
果然,朱闻天再提电视机生产的事情,徐默春唯有报以无奈的表情,微微摇了摇头,视线不好意思地望着朱闻天。
“对了,徐老师,我最近跟建委那边签了个中外合资的协定,呃是我那孪生兄弟的名义,生产电子元器件的,不知道徐老师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教诲?”
朱闻天飞速思考的结果,就是搞清楚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产业范畴,并不一定是电视机之类家电生产,而是电子行业!
因此朱闻天决定从手上的资源说起,而且最初签订协议的时候朱闻天就意识到了,这家中外合资名义的电子元器件厂正是他在电子行业起步的根基。
“这事我听说了,现在这个模式还很少,不过我相信前景还是非常广的。正如闻天你刚才所说的,你现在缺少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我觉得这正是一个机会。
其实在大连电视机研究所那边没帮上闻天你的忙之后,我也考虑过几个相近的行业,比如收音机、录音机等,需要的技术门槛稍微低一些,不过也同样需要一些技术和人才积累。
现在有了合资的电子元器件厂家这个基础,倒是可以逐步考虑一下这些门槛较低的小家电了。”
徐默春提示道,其实也是跟朱闻天探讨,他知道朱闻天想要做的方向,但是也没有觉得有哪一种小家电非常合适朱闻天来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默春的话倒是给朱闻天猛然打开了一扇窗户,俗语说馒头还得一口一口地吃,朱闻天觉得自己此前有点儿太着急了。
徐默春所说的太在理了,既然在技术和人才方面都接近零储备,那么为什么一下就要搞那么复杂的产品呢?
诸如收音机、录音机之类不是在华夏国内也很流行的吗?而且还有更为简单的小电器,诸如电风扇之类的,生产门槛都不是太高。
朱闻天一下把握住了一些关键,像电风扇这种小家电,结构真的不是多复杂,电动机就是线圈缠起来,开关、调速器就是电阻运用,有了电子元器件厂,生产起来不要太简单。
霍然开朗之下,朱闻天又想到了一种可能性,或者徐默春能够帮上忙。
“徐老师,现在华夏国内,尤其是北方这边能不能建厂?”
“这恐怕不行”
“徐老师别着急,我的意思是同样建设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还是以课题组的名义也可以。”
当前背景之下,华夏国内对于私企有所放宽,不过并没有完全放开,像建厂这种事情更是不会被允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