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和对人 (第2/4页)

好书推荐:

是敬佩的。

而后孔鲋带着孙叔通进入招贤馆,打算在空闲时间之后,再想办法把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举荐给徐凡。

这个时间段孔鲋的确很忙,陈郡科举的主考官就是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都要为科举考试而忙碌,根本没有精力分心做其他事情。

而另一边鲁舒则开始去到街面上,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毕竟科举还是有好几天时间,他还要吃喝。

鲁舒来到陈郡经常招工的地点,蹲着手中拿着《论语》小声研读。他的这番作为却没有人嘲讽他,因为这段时间来了太多像鲁舒这样的穷士子了,四周的人反而佩服他们的坚毅,穷成这样了,还要坚持读书真是毅力惊人。

而这种风气的养成也和陈郡的大环境有关,徐凡的汉国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读书人自然是越来越多了,军中监军需要读书人,庞大的手工业区需要读书人,还有大量吏员空缺都是需要读书人。

陈郡的百姓看多了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被汉国看中,很快就成为了官老爷,最差也能混到一个吃喝不愁的好差事。

而且这不是一个两个幸运儿,是大量的人因为读书改变命运,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读书真能改变命运,他们当然愿意投入了。

这些年在陈郡入学的小孩越来越多,光义军办的公立小学就有十余座,几千学生在此读书,陈郡的社会风气自然发生了转变了,陈平要是生活在现在的陈郡,他的嫂子绝对不会嘲讽他只会读书却不知道做事情,只会认为他志向远大,他日必定会大展宏图。

“招工了,招工了!”一个大汉猛叫道:“码头区招工,一天五钱工钱,还包吃包住,有愿意来的赶快?”

“五钱!”鲁舒一听马上叫道:“我去!”

始皇帝36年11月4日。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东方刚刚露出肚白,天气越发冷了几分,好在今天还出现了太阳,温度快速提升,算是冬日晒太阳的好日子。

陈郡无数身穿简陋衣服的士子早早起身,将考试所用的各种物品准备好,而后向着陈郡外校场走过去。

此次科举考试的人数太多了,超过了2000余人,陈郡暂时难以布置一个2000多人的考场,只能学习上一次在军营当中设立考场。

“这次科举我一定要考上。”鲁舒暗自下定决心道,有像他这样的考生还有不少,他们穿着简陋的衣服,科举成了他们翻身的唯一希望。

当然有像鲁舒这样紧张,期待命运改变的贫穷考生,也有豪强贵族的子弟,他们坐在马车上,有着仆役帮忙他们笔墨纸砚和书籍,对这场科举他们也没有发现在心上。

没别的原因,考题太简单了,他们都得到了上次科举考试题目的,发现上面的题目对他们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几乎就不存在考不上的问题。

而且即便考不上,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一个田吏而已,连百石俸禄都不到,他们根本不屑于这种小吏,要不是家族上的族老压着他们要考,很多人都不愿意出现。

陈郡城墙上,徐帆带着周章,张良,叶腾等人观看着走出来的考生。

虽然虽然在江陵城称王,但主要是因为江陵城是楚国故都,有特殊政治意义,徐凡却不是以江陵为都城。毕竟江陵城还是太偏僻了,而汉国还要攻伐秦国,陈郡是更加合适的都城,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在这个时代,最适合做都城的还是咸阳城。

“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考生,这看上去怕有上千人。”徐凡有点惊讶的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

周章苦笑道:“孔鲋统计了要科举的士子,一共有2133名士子报名,我们却只能招募200,大概是十分之一的名额,不知道多少人要落榜了,而且孔鲋还有一个担心的地方,考题如此简单,要是大部分人都通过了怎么办?”

毕竟只是招募田吏,考试的难度并不算大,谁也没有想到200名田吏的名额居然吸引到2000士子过来。

“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徐凡一直让是想要让士兵多点文化,当初义军的监军不但是要监督军队的纪律,参加军队的管理,还要想办法教士兵读文识字,但就这一点一直做不到,原因也很简单,到处都缺有文化的士子,各郡县都抢疯了,军中就更难抢了。

那些监军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的,但是想教导士兵就更加难了。当初他把难度定的这么低,就是怕招不满人,结果现在冒出一堆士子徐凡都震惊了。

张良道:“我军连克秦国四郡。歼灭十万秦军,能给秦国带来如此大的损失,当年也就是六国合纵联军才能做到了。现在天下人都不认为秦军能打的过大汉,大汉的政权稳定了,自然有人就想要投靠我,属下查看过士子的来源,其中有一半是从泗水郡和砀郡过来的,甚至还有少部分三川郡士子,所以才有如此浩大声势。”

秦末真可以说是风云激荡的时代,30年河东,30年河西都赶不到上这段时间的变化,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还差不多。

三个月前天下的士子对徐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