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八章 北伐 (第1/1页)
北伐
昨天又为生儿子努力奋斗的赵祯,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百无聊赖的斜歪着坐在上位,吃一口王言进贡的干果,滋溜一口他专门远程与王言沟通身体状况,王言给他开的养生茶。</br>他坐在政事堂内,看着他治国理政的大臣们吵闹。</br>朝堂上真是许久没有如此热闹过了,他想着……</br>现在的政事堂真的很热闹,随便拎一个出去,都是名传千古的,几乎可以说是赵祯当朝时候的最强阵容。</br>宰相文彦博,副相富弼,枢密使韩琦,枢密副使是刚提上来的赋闲两年多的狄青,三司使张方平,三司副使范仲淹。权知开封府事包拯,翰林欧阳修,还有因为王言的小翅膀煽动,仕途顺利的调来政事堂做文书的王安石。</br>此外还有好几个参知政事及其他的二把手,如曾公亮、王尧臣等人,够资格的都在这里了。</br>虽然人数远远没有大朝会的多,但是争吵的烈度,却是大朝会都比不了的。因为除了围坐在周围的、端茶倒水的,再除了一声不吭的狄青,坐前排的这帮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怕谁。</br>毫无疑问,他们讨论的,就是这一仗打不打的问题。</br>其中范仲淹、包拯、富弼、欧阳修等,都嚷嚷着要打。甚至就连王安石都插了句嘴,表示支持。其余人自然就是反对的了。</br>这个时候,这个大殿里,能张嘴说话的,不允许占中间,没有中间派的生存空间。这时候必须旗帜鲜明,必须有意见。火烧眉毛了,还敢糊弄事儿的,绝对会被踢出京去。</br>所以大家就是打和不打的争吵。</br>说打的,肯定是信任王言能力的,毕竟这么多年过来,就王言挑起了战争,并且还打的西夏落花流水。最近这两年,虽然没有打仗,但是西夏内部频生叛乱,百姓出逃宋境,边界自动的扩出去几十里。边军天天摩擦。</br>而且王言那边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堪称兵精粮足,已经是厉兵秣马要开打了。又不是没有前科,他现在上文,看着是请示,实际还是通知。</br>不过大家也都清楚,王言是有智慧的人,这次肯定不会再像上次一样,根本不给朝廷的反应时间打完了再说。很多事情,都是可一不可二的,王言有这个分寸。</br>但是他们也毫不怀疑,如果不同意,王言说不得拼着不做官也要开战。</br>这就是认不打为好的那帮人的想法了,他们也知道,不管他们同意与否,王言都要打。他们也正是抓住了王言绝对要打,他们也阻止不了的这一点,既把王言搞下去,也把事儿办了。</br>范仲淹等人要保王言,文彦博等人要搞王言。这才是他们借着争论打不打的问题,而争论的根本所在。</br>实际上,所有人都认为要打。因为自从打了程……</br>河清军,是辽夏之间的战争打出来的两国边界,此外还有一个金肃军,都是一样,属于契丹预备着的攻打西夏的前沿。</br>现在这边的地盘都被王言打了下来,理所当然的,这边也成了大宋与西夏在此地区的军事边界。</br>这天临近晚上,天色擦黑。</br>早都吃过饭的军卒们扎堆的聚在一起,看着对面的契丹军营,默默的等待着命令,在这秋末的破败之中,更酿了许多肃杀进去。</br>夜里的寒风吹着已经枯黄的青草,马儿似是受不住酿起来的肃杀之气,躁动的抛着脚下的土地,不时的打着响鼻。</br>王言一身紫色的官袍,双手拢在袖子里,为秋夜的冷风吹着。</br>他回身看了只有一线的天际,轻声说道:“点火。”</br>守在身边的军卒,掏出了火折子,点燃了早都准备好的火把。</br>就在随着秋风翻腾的火光绽放之后,沉默坐着的军卒们在军官的呼喝下站了起来,一时间,尽是甲叶翕动的哗哗声,是兵戈交击的金铁之声。</br>如此过了约莫五分钟,王言摆了摆手:“舞火把,进攻!”</br>小卒听令,来回的舞动着火把。</br>随着信号传出,军卒们沉默着开始行进,他们先是走着,向各个既定的方向前进,等到彻底的散开了阵势,他们便奔跑起来,向着几百米外的契丹军营杀过去。</br>在半月的黑暗中,只能看到一处处人影活动,密密麻麻……</br>深知王言操行,这边的契丹驻军还是有防备的,侦查人员不敢放松警惕。夜里的侦查人员,自然都没有夜盲。他们很快的,便发现了这边的行动。</br>不消片刻,穿透力极强,传播很远的一片鸣金警示之声响起。紧接着,便是苍凉的号角,在这一片开阔的土地上荡漾。</br>“杀!”</br>压抑许久的,大宋军卒的喊杀声也终于在这一个寻常的秋夜里响了起来……</br>自澶渊之盟以后,时隔五十二年,赵祯悍然对契丹发动了战争,保持了自赵匡胤以来,每任赵宋皇帝都要跟契丹打仗的队形。</br>北伐战争,正式打响!</br>感谢大哥打赏1000币支持。</br>日常感谢投、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