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安置降军 (第1/2页)

黄廷投降阿济格,赵铭其实并不责怪他。

毕竟,当初江北之战,确实已经无力回天。

势穷而降,不值得歌颂,道德上有亏欠,不过比那些,望风而降,没有战斗就投降清军的还是强些。

正因为如此,所以赵铭当初也没太为难,黄廷等一千多降军的眷属,只是除去兵籍,不再享受军属的优待。

这次黄廷反正,献了徐州,算是一件大功。

可是投降反复之人,若是重用,便无法劝善,难以统领大军。

黄廷原本还想继续统领军队,可听赵铭之言,便绝了心思,只能谢恩,然后去辽东屯田。

明朝二百余年开发辽东,移民三百余万,自辽事起,几乎毁于一旦。

关外之地,历代以来,真正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只有明朝,而这种直接控制的前提,就是关外有三百余万汉民。

这是明朝的功绩,不过自努尔哈赤起事,辽地汉民死伤二百余万,屯堡州县俱毁,已经是千里无鸡鸣。

朝廷要实际控制一地,首先是有人,其次才是地。

从几年前开始,赵铭就着手恢复辽地,不过关内人口未达到饱和,所以移民只能官府强制推行,否则让百姓自己选择,那肯定更愿意生活在关内。

这时,处理完黄廷的事情,堂外忽然一声喧哗,不多时,李元胤等将兴奋的进来。

“殿下!臣在徐州之北伏击,杀敌三千,俘获敌军四千人,斩了满清贝勒锡翰!”李元胤朗声禀报。

赵铭笑道:“若是几年前,此等战功,足以封侯矣!”

李元胤笑道:“若是不够,臣请为先锋,为殿下打下北京!”

赵铭摆了摆手,沉声道:“不急!大军刚打下徐州,稍作休整,而后北上不迟!”

说完,赵铭站起身来,“激战一夜,大家也都乏了,先去休息吧!”

众将齐齐抱拳,“喏!”

待众人退去,大学士顾炎武却自己留了下来,对赵铭道:“此前殿下担心吴三桂参战,急于在周军解决蒙古之前,收复北京。如今徐州即下,正当一鼓作气,攻灭东清,殿下因何改变主意?”

赵铭只是微笑道:“今虽复徐州,然徐州军民,虽说是大明子民,然久为蛮夷所治,不知孤王恩义,实际上还难以法御。此外,孤师虽众,然藩兵尚未归心。今得淮北豫东数千里之地,孤准备尽收阿济格赐给蛮夷之地,分赏将士,解救百姓,使得军民服化感恩,而后北进!”

顾炎武皱起眉头,发现摄政王今日态度,有很大转变,不过赵铭不说真正缘由,他也就没有询问,只得行礼告退。

当日下午,徐州之战的缴获,便清点出来。

徐州六万清军,投降和被俘虏者多达四万,斩杀一万六千余人,还有数千人跟随满清豫亲王多尼,逃往洛阳。

这让赵铭一阵惋惜,多铎那厮没死在自己手里,想不到他的儿子也从自己手心溜走了。

两日后,归德守军得知徐州被明军攻下,守将李国翰,遂即率军向洛阳突围。

李定国乘势攻杀,斩首万人,携带数千俘虏而归。

至此,徐州一战结束,十万清军,只有万余逃往洛阳,明军总计俘虏降军六万余人,斩首两万余众,缴获兵甲,军资堆积如山。

海州,后世连云港。

近百条海船,停泊在码头边上,等候着降军和眷属上船。

六万多降军,赵铭从中挑选万人,编了三个骑军营,剩下的人全部发往辽东。

这时,在码头边上,赵铭对从扬州匆匆赶来的堵胤锡道:“堵阁部,这些降军和眷属抵达辽地后,分开安置。口粮半月一发,不可多给,以免反复!”

赵铭对于降军,并不能立刻信任,为了避免他们叛变,嘱咐负责安置的堵胤锡,控制降军的口粮。

如今辽地,主要种植大豆,而且规模不大,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主要由南洋和湖广提供。

赵铭只需控制口粮,就等于控制了叛军。

堵胤锡不太明白,赵铭匆匆将他从扬州叫来,就只是负责安置降军,不过还是颔首道:“若每次只发半月口粮,那即便降军反叛,最多半月,就会因粮尽,而不战自溃。”

赵铭拉住堵胤锡的手,拍手背嘱咐道:“堵阁部!辽地若是开发好,至少能养活五六百万人口。此乃千秋功业,孤就拜托你了!”

堵胤锡觉得此事,派遣一员干吏,就能处理好,但既然摄政王点将,那他还是认真道:“殿下放心,臣定然恢复辽地繁荣。”

“好!如此我就放心了!”赵铭点了点头,遂即道:“时间不早,堵阁部上船吧!”

当下,堵胤锡登上船只,赵铭领着众人与其挥手作别。

在送走堵胤锡后,赵铭并未马上返回徐州,而是领着一众将领,于淮北驰骋,查看淮北的田地。

阿济格为了维持统治,采取接近农奴制的旗田种植制度,为八旗和汉军,圈占了大片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