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老杨好难啊】 (第2/2页)
官们急了,私下埋怨杨廷和、张永联手阻隔言路。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内阁还在那里装死,杨廷和根本就不敢改革。那么,言官们就只能堵门了,聚集二三十个给事中、御史堵在杨家大门口。
他们来得还很早,半夜宵禁解除便至,杨廷和出门上班正好撞个正着。
“杨阁老,请以朝廷社稷为重!”蔡经拱手拜倒。
“杨阁老,请以朝廷社稷为重!”二三十个言官齐呼。
杨廷和被气得脑袋冒烟,以为这些言官,都是王渊派来的。他按下怒火,和颜悦色道:“诸位请回,盐法改制大事,不容有丝毫疏漏,内阁正在详细商讨之中。”
一个字,拖!
内阁不是不改革,是正在讨论改革细节,至于讨论到猴年马月就不知道了。
御史高世魁问:“那我等奏疏为何不批复?”
杨廷和推脱道:“内阁都批了,全部送去司礼监,但司礼监那边没有音讯。”
两个字,甩锅!
把锅甩给司礼监,难道言官还能跑去内廷跟太监争论?
言官们面面相觑,对此没有丝毫办法。杨廷和都说了内阁在讨论改革,奏疏被拦下也是太监在搞鬼,他们还能把杨廷和打一顿不成?
杨廷和坐上轿子,大摇大摆去办公,留下一堆言官风中凌乱。
“哼,以前还觉得他是能臣,没想到却是个庸碌之辈。王尚书的新盐法如此精妙,就该早日颁行天下,他杨廷和就是拖着不办!”
“杨廷和把持内阁,张永把持司礼监,陛下病重之后又数月不上朝,这二人已经隔绝中外矣!”
“奸********相倒不至于,庸相绝对不假。”
“看他提拔的都是什么人?彭泽脾气暴躁,统兵打仗还算凑合,又如何能胜任户部尚书?彭泽掌户部大半年,各清吏司一塌糊涂。在下弹劾了好几个户部主事,到现在都没有下文,甚至都不拿到朝堂来讨论!”
“就是,孙尚书(孙交)、石尚书(石玠)、黄尚书(黄珂),这三位执掌户部的时候,哪个不做得井井有条?户部一到彭泽手里就乱,杨廷和简直推荐了一个混账出来!”
“我看杨廷和早该致仕,换王尚书当首辅,天下肯定大治!”
“……”
这些科道言官,都想着往上爬,他们把自身的仕途不顺,全都归结到杨廷和的头上——换成王渊当首辅,他们多半也会喷王渊。
打算出门的杨慎、杨惇兄弟俩,听到门外嘈杂的议论声,吓得连忙缩回去。
兄弟二人面面相觑,偷偷溜向侧门,他们已经没脸走大门,害怕被那些言官嘲讽一番。
别说杨廷和还没权倾朝野,就算历史上的嘉靖初年,杨廷和已经独霸朝纲,也是一拨又一拨的言官跳出来,把杨廷和喷得好几次做样子辞官。
主要是杨廷和拉帮结派,虽然拉拢一大批朝臣,却不得中下级官员和科道言官的人心。
没被杨廷和收买拉拢的官员,全是他的反对者,说白了就是眼红不服气。都是同科进士,为啥某某升官那么快,老子还在枯坐冷板凳?某某凭本事升迁自然没二话,但他本事也不比我强,政绩也不比我多啊!
“兄长,还是劝劝父亲吧。”杨惇叹息道。
杨慎无奈摇头:“没法劝。”
杨惇憋屈说:“自家的宅子,只能从侧门出入,这算什么事儿?”
杨廷和太难了,他一旦答应改革盐法,就是对自己派系的许多官员下手。他怎么可能下得去手?
别看杨一清是改革派,在文渊阁也赞赏王渊的改革主张。
可真的实施新法,杨一清多半不会出力支持,能不暗中阻挠已经算相忍为国了。因为杨一清的籍贯在镇江,那里是囤户大本营之一,指不定就有哪个囤户是杨一清在罩着。
不管如何,杨廷和再次大失人心,京城中下层官员都暗中讥讽他是庸相。
言官们自然不满足于背后说坏话,笔锋一转,也不上疏改革盐法了,呼朋引伴逮着杨廷和死命弹劾。
王渊脸皮厚,从不理会弹劾。
杨廷和却是要脸的,因为他是清流领袖。成堆的弹劾奏章,把杨廷和看得头皮发麻,只能上疏自劾请辞,真假且不说,至少得做一个辞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