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顺利解决 (第1/2页)

把生意扩展到汀州府城,惠娘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沈家老太太李氏那里“买人”。

周氏回家跟沈明钧商议,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后,两口子带着惠娘一起去沈溪大堂伯家摊牌。

沈溪年纪小无法随行,留在家中,心痒难耐,暗自揣测这次谈判是否会跟上次与姑姑、姑父商量入股杨氏药铺一样谈上几轮……关键是看老太太是否愿意放人,又或者说老太太放人的心理价位。

好在李氏还算通情达理,在惠娘上门拜访后,当即就松口同意了,不过却提出两个要求:首先是惠娘得一次拿出八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其次是沈明钧夫妇在药铺和印刷作坊的收入,要按照以前的规矩,每个月都得送回来交到她手里,中间不能过小两口的手。

老太太怕抓不住儿子和儿媳妇,所以把经济大权看得死死的。

以前沈家一大家子在桃花村,唯独沈明钧在县城做工,管束起来很容易,但现在五房人分居几地,甚至小儿子夫妇还要前往府城,那里已经不是李氏够得着的地方,老太太觉得只要拿捏住钱财,就不会出问题。

李氏严重低估了周氏在惠娘药铺和印刷作坊的地位,之前半年时间,印刷作坊的收入远远超过药铺,而印刷作坊周氏又是大股东,两边合起来分得的红利甚至比起惠娘这个东家还要多,而这次拿出来的八十两银子也是周氏从自己的份额中划出的,所以从一开始李氏的打算就落了空。

只要不在一个地方,李氏想继续控制这对夫妻就非常困难了。

人到底是自私的,就好像老太太心里只有能光耀门楣的长子一样,周氏早就渴望着分家了。但这种事由她这个儿媳妇说开无异于忤逆不孝,告上官府甚至有可能被判浸猪笼,所以事情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在周氏看来,这次到府城就算无法分家,自己一家总算是脱离老太太的掌控,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李氏愿意放人,事情算是开了个好头……虽然花掉八十两银子,但姐妹二人通过一年多经营药铺和印刷作坊积攒下近三千两银子,并未伤筋动骨。

至于沈溪,原本按照老太太李氏的意思,沈明钧夫妇跟着惠娘去府城,不如把孩子留在宁化读书,以后逢年过节回来看看即可。

但惠娘知道做生意必须要有沈溪这个智囊在身边,她宁可多给老太太一些好处换得沈溪同行,最后惠娘答应,离开宁化后把沈明钧一家住的院子给老太太住,而且不需要付租金,这才让李氏松口。

出于对沈溪学业的重视,惠娘和沈明钧夫妇带了礼物去苏云钟那里说明情况,退学之事商量完毕,还让沈溪给苏云钟磕头,意思是即便沈溪将来有出息,也不会忘记苏云钟的启蒙之恩。

至于沈溪以后找哪个先生继续学业,要等到了府城安定下来再行决定。

惠娘买回来的五个丫鬟中,秀儿、宁儿和小玉无家可归,无从选择,只能跟惠娘进府城,对于她们来说,到大城市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一件事。

绿儿和红儿则有所不同,家人就在宁化本地,虽说卖身投靠,但惠娘是明事理的人,不想人家骨肉分离,但也不愿把之前买丫鬟的钱白白打水漂。惠娘让红儿和绿儿找人捎话回家,若两家人不想让女儿去府城,可以把之前卖女儿的钱退回来。

但显然惠娘想多了,人家既然会卖女儿,就是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现在卖人的钱早就花光了,怎会有赎人的念头?所以得到的答复无一不是拒绝领回,甚至还询问是不是女儿在主家做得不好,要不要他们来城里代为教训,让女儿懂规矩。

绿儿和红儿心灰意冷之余,忽然觉得在惠娘这里不但吃穿不愁,平日里工作也不是很忙,最重要的是人多热闹,彼此之间一视同仁没什么歧视,很有家人的感觉,就此把药铺当成自己的家。

人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理药铺和印刷作坊。

在惠娘想来,宁化这边的药铺早已打响名头,生意不能中断,将来完全可以作为药铺总号继续经营,不过离开前得聘请个掌柜代为打理。

但在宁化同时开两家药铺似乎不太合适,本着节约人力物力资源考虑,惠娘和周氏简单商量后决定把生意红火的新铺子停下来,把店面盘出去,只留下原来的小药铺。

沈溪却觉得这样做太亏。

如今两家店铺生意都很好,而且作为汀州府药铺商会的大当家,如果惠娘自身仅仅经营个小门脸的药店,会严重损害她在商会中的威望。

别人之所以信服惠娘、让她一介女流来做药铺商会的主事,首先是惠娘有经营思路和为各家铺子开源节流的能力,最重要的却是她同时经营两家药铺,营业额在整个汀州府都算得上首屈一指。如果关掉一家,盈利能力大降,别人自然会说闲话。

沈溪把他的顾虑告诉惠娘,惠娘听了非常无奈:“小郎,不是姨不想维持两家药铺,实在是顾不过来啊。”

沈溪摇摇头:“孙姨,说到底是你不相信外人,其实咱请一个掌柜是请,请两个也是请,干嘛不把两边的药铺都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