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四章 谁说这是行贿? (第2/2页)
前就听说一些事情,比如沈溪在驿馆后院栽种两种奇怪的东西,听驿馆的人说,才三四个月,那作物便已成熟,听说产量非常惊人,不到两分田,就出产两三百斤粮食,因为来年要扩大栽种面积,连都指挥使李彻都在为沈溪寻找良田。
有心人心情激动,赶紧往下看,沈溪在信中将他的目的表明,由于来年要北上平寇,再加上平日公务繁忙,一个人能力有限,怕耽误皇差,所以他想找人帮忙,一同栽培这种作物,如果有成果的话,会在给皇帝的上奏中提到这些官员的功劳,让朝廷酌情嘉奖,就算朝廷的奖励无法下来,沈溪也会承蒙恩情,将来有所回报。
沈溪说明,木匣中就是其中一种作物的种子,名字叫做番薯,等天气暖和点儿就可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种在泥土里,只要好生照看,过几天就能发芽,可以先在后院小范围尝试一下,等开春后再多种一些,发芽长成藤蔓之后,再将藤蔓分批次栽种,一年之内就可以把一颗种苗栽种成一亩地。
沈溪表示他能说的就这么多,谁有成果的话,就向他汇报,一一记录功劳。
信要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里面的内容却让官员们看了之后心态各异。
到督抚衙门赴宴的官员,大部分是想巴结沈溪这个朝廷新贵,主要是知道沈溪立下大功,头上有着翰林侍讲、东宫讲官和日讲官的光环,将来回朝后指不定就是六部部堂,或者内阁储相,本来以他们的身份,给沈溪送礼是拉近关系的最好办法,但沈溪不收礼,正在苦恼时,沈溪竟主动示好,给他们一个投靠的绝佳机会。
种番薯。
种得好,沈溪会为他们向朝廷请封,就算朝廷不嘉奖,沈溪也会记住名字。这个“记住”,主要的意思是当作自己人,若将来沈溪真的成为六部部堂或者内阁大学士,自然会予以提拔重用。
与宴还有一类人,他们对沈溪极其恼恨,只是被沈溪权势所迫,不得不出席。
这样的人多半官职不低,不需要沈溪给他们请功提拔,背后或许也有靠山不需要投靠,他们看到沈溪的信后,不屑地丢到一边。
想用这点小伎俩来骗人?我就不想要功劳,不愿跟你站在一边,你能把我怎么着?
可再转念又一想,不对啊,这会不会是阴谋?
给所有人一封信一根番薯,让我们回去种,种好了自然好说话,如果种得不好,回头跟朝廷举报,说我欺君罔上,把珍贵的番薯种子给糟蹋了,要治我的罪,那该怎么办?
这种也不是,丢了也不是,简直是要人命啊!
官员做事都会先考虑利害,无论是希望向沈溪靠拢的,还是对其不屑一顾的,只要是参加沈溪这次宴会的人,都对种番薯抱着严谨的态度对待。
沈溪作为皇帝亲自委任的三省督抚,身负重任,种番薯是皇命哪里敢轻易拿出来开玩笑?无论如何都得慎重对待!
这些文官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把地瓜放好,有心急的,当天就请有经验的老农到府中种植番薯,虽然是小冰河期的冬天,但岭南气温很少有长期处于冰点下的,只需要通过覆盖稻草、建温室暖屋亦或者找温泉附近的土地栽种等方式,育出几棵种苗还是可以的。
要立功,一定要快,如果跟别人一样等开春以后再种,那时可能已经大规模推广了,谁稀罕你那点儿种苗?
凡事最怕的就是有心人,尤其是对官场有野心的人,难得遇到一个巴结上司的机会,肯定要不遗余力。
沈溪只是送了那些文官一人一个地瓜,就比送任何金银珠宝都管用!此时沈溪心中无比得意,那些盯着我的御史言官,你们有本事就去告我行贿啊,你倒是说说,本官送他们一人一个地瓜,算哪门子行贿?
说出去也不怕笑掉人的大牙!
但沈溪又真的是“行贿”,他送出去的是在大明大规模栽培推广番薯的功劳,也是名留青史的机会。
就算这些人不能名留青史,沈溪也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收拢人心,既然一任督抚要干三年,如今还有两年半的任期,不能再让三司衙门的人牵着鼻子走,他要把地方官牢牢地拉拢在身边,为己所用。
接下来沈溪要在粤省地方布置一系列文政、军政的措施,需要地方官大力支持,眼下只是收拢广州府周边的文官武将,接下来他还要收拢粤闽桂所有的文官武将,打造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
ps:第一更!
今天尝试恢复三更,天子求订阅和月票支持!
...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