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大明的火车票样式 (第1/2页)

哐噌哐噌哐噌……

呜呜呜……

车轮摩擦铁轨的声音,汽笛声,让铁路两旁的百姓并不觉得吵闹,反而是如此的新奇。

这可是平生第一次亲眼所见蒸汽火车这种神奇之物啊,太壮观,太震撼了。

在火车那长长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视野中时,很多人还久久不愿离去,流连忘返。

虽然时间很短,但即便是从几十里外特意赶过来观看的人,都觉得不虚此行。

车外人群的围观、羡慕,也给了车上乘客很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更加觉得这一趟票价花得太值了。

从武清到天津上百里路程,再没出现过多大的波澜,除了原五号车厢的一些乘客还有些心有余悸,其他车厢的乘客再度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欣赏窗外美景的欢乐中去了,直到天津站遥遥在望。

“竟然这么快就到天津了,太不可思议了。”

“太快了,我还没坐过瘾呢。”

“真的到天津了,如此之快,一天之内都足够从京师到天津跑几个来回了。”

“这蒸汽火车真是方便……”

所有人嘴里都是惊叹和赞叹声,皆是对铁路和蒸汽火车的认可。

而且和沈浪那个时代经常嫌火车慢了不同,即便“复兴”号蒸汽火车的最高时速只有六十公里,大部分乘客还是嫌太快了,都没有好好的享受到坐火车的乐趣。

看来,除了中途突发的刺杀事件给这次旅途披上了一点阴霾之外,乘客对整个过程还是很享受,很满意的。

从目前也可以看出,大明第一趟列车的运行,是比较成功的。

至于刺杀,那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因为这是专门冲着沈浪来的,而不是普通的土匪山贼,不可能是以后铁路运行的常态。

因为一般人根本没有能力组织这样一次刺杀,如果这次没有沈浪出现在火车上,也不可能有这样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

所以,火车还是非常安全的,甚至比公路还要安全得多。

公路还可能遇到路霸或劫匪,在火车上几乎不太可能。

“当当当当……”

急促的钟声从天津火车站的月台上传来,这是火车即将进站的信号。

“嗞嗞嗞……”

随着几声刹车泄气的声音,一团团白汽从车头喷出,蒸汽火车缓缓的停在了天津站。

每节车厢面对月台的那扇门被打开,但很多乘客却并不急着出去,对火车还充满留恋,所以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拥挤。

下火车之后,除了指示牌,还有专门的引导员引导乘客从出站口出站。

不过,他们出站前还要排最后一次队,这次排队的主要目的是回收他们手中的车票,也兼顾查看是不是有漏网的逃票行为。

别看这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其发展的历史也有近两百年,期间经历了多次升级改革。

最早的火车票上面只印有站名,而发车时间、乘车日期等其他必要事项,则需要售票员一一书写,效率极其低下。

后来发明了“埃多蒙桑”式车票(即卡片式车票),这种是厚卡纸印制车票,也称为纸板火车票,这种火车票用了很长的时间。

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用软纸火车票取代了这种纸板火车票。

这种软纸火车票以粉色为底,车票上除了必要的乘车信息,还印有一维码,然后一维码又升级成了二维码。

可是,与纸板火车票使用了一百多年不同,更先进,防伪技术更好的软纸火车票,却只有短短二十年左右的寿命,随后就被更先进的磁介质火车票取代。

磁介质火车票即是用磁介质来记录票面信息的火车票,技术更为先进高端,正面以浅蓝色为底,背面则为黑色,可以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

但是,即便已经先进到如此程度的车票,也摆脱不了要被淘汰的命运,从诞生到结束的寿命甚至比软纸火车票还要短。

因为技术的更新速度太快了,国内首先开启了火车票无纸化时代,直接用身份证刷证就可以进站,这个过程正在慢慢的普及。

以前谈个异地恋,还可以摆出一堆火车票来见证和纪念爱情的历程,后来者就没有这个炫耀的资本了。

崇祯也非常羡慕现代社会那种日新月异的急速变化,但由于技术所限,大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只有在能够模仿的方面进行模仿了。

可是,即便是早已经被淘汰的软纸火车票,如今的大明都很难模仿,因为软纸火车票可是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大明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只能在纸板火车票上做文章。

由于印刷机还没有发明出来,而沈浪又不想用人工进行繁琐的书写,觉得效率太低,于是便想到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火车票。

火车票想到重复使用,其材质便要具备防水、强韧、耐撕扯等特性,而大明纸币所用的杜邦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也能够起到有效的防伪作用。

如果不是这个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