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公审 (第1/2页)

虽然牛秉天等几人因为认出沈浪的身份而没有再掺和潘友利的事情,但是其他不知道的,还是在不遗余力的为潘友利奔波。

因为潘友利在他们眼中可是活财神,财神被关了起来,这不是断人财路吗?

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这件事情来努力交好潘友利,从而获得更多的发财机会,这些人真的是有些入魔了。

直到《明报》头版头条将这件事情给披露了出来,才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因为《明报》是如今大明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能够在《明报》上头版头条,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旦某件事情出现在这个位置,那很可能说明这件事情直接惊动了朝廷,非同小可。

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写这篇文章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沈浪沈大人。

在文章中,沈浪没有再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行踪,而是亲口承认自己当天就在宴会的现场,亲眼目睹了潘友利欺骗众人的整个过程。

不过,沈浪没有详细的解释庞氏骗局的套路,因为这个骗术很新颖,大家都没有见过,解释了别人也未必相信。

崇祯和朱媺娖之所以那么相信,是因为他们都是沈浪最亲近的人。

而且他们都知道沈浪来自现代社会,见多了类似的骗局,自然能一眼分辨出,所以才毫无保留的信任。

可是在大明,沈浪给所有人的印象还是一个将军的身份,在商业上并没有什么建树,通过他的嘴里说出来,恐怕也无法让那些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相信。

与其与他们讲那么多的大道理,还不如直接摆事实:发展四十余年的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收益也只有四成左右。

荷属东印度公司就是被沈浪给灭的,所以有关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一切,整个大明也没有几人有沈浪这么了解,这应该没有什么人怀疑。

连这样一家成熟的贸易公司才只有这些收益,潘友利的远洋贸易公司凭什么能给出高几倍的收益,这明显的不合理。

沈浪就是想通过此举告诉所有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骗局,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贪欲所蒙蔽,哪怕对经商不是很精通,也不会轻易的上当。

当然,他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潘友利在大堂上亲口承认并叙述自己的骗术,这样可信度也更高,也更能让人记忆犹新。

这篇文章的出现,仿佛是一个重磅炸弹直接投向了大明的整个商业圈,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讨论。

首先是这种骗术是所有人第一次听闻;其次是牵涉的人员很广,其中不乏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最后是这件事情竟然引起了锦衣卫、天津巡抚衙门、工商司,甚至沈大人的全方位关注,可见朝廷对这件事情的极其重视。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人对沈浪的判断表示怀疑,对潘友利投出的诱饵抱有侥幸心里。

因为在他们想来,远洋贸易公司与荷属东印度公司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因为远洋贸易公司用的是蒸汽帆船。

蒸汽帆船不但速度更快,所用时间大为缩短,而且受天气时节影响的变化较小,一年当中出海的次数比荷属东印度公司多得多。

再者,远洋贸易公司的很多高利润货品都是咱们大明自己的,比荷属东印度公司的采买价格更低,那相应利润就会提高。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远洋贸易公司获得比荷属东印度公司更高的利润是比较可信的。

所以,要想还原事情的真相,让那些被猪油蒙了心的人能够看清事实,只有当众揭开潘友利的真面目,让潘友利亲口认罪,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不然的话,即便是以沈浪的威望和人气,都不及庞大的利润好使,这也是许经理迟疑,那么多人依然不死心的根本原因。

文章最后也提到过,在两日后会对潘友利进行公审,那晚参与宴会以及已经与潘友利签定投资合同的代表,可以现场旁听。

之前认出沈浪身份的几人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便第一时间找上了牛秉天。

“牛老板,我等是否要去听审潘友利?”

牛秉天毫不犹豫的道:“老夫还有脸呆在天津,就是想亲眼看看此事的结果如何,不然老夫死不瞑目啊。”

他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牛家几代从商,他自己也经商了大半辈子,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自己若只是被一个后辈耍得团团转也就罢了,竟然还为此有眼不识沈大人,公然进行训斥,一世英名已经毁得一塌糊涂。

若不搞清楚真相,怎么甘心?

其他几人也是深以为然,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对潘友利还抱有期望之辈。

两日时间在万众期待中悄然过去,第三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往巡抚衙门方向蜂拥而去,毕竟整个天津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过这样的大案了。

今天的天气不错,为了表示对此案公平公正的审理,大堂直接被搬到了巡抚衙门宽阔的院子中。

审判大堂设立于正北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