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1章 电池 (第1/2页)

好书推荐:

电池

电池

来到了3月份,年味已经没了。

周不器也开始了他的全球旅程。

毕竟相比于稳定的国内业务,海外业务才是他更大的追求和挑战。前几年他在国内,跟BAT什么的斗得还津津有味,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让他去斗……他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更多的是以合作的姿态跟他们相处。

窝里斗没啥意思。

全球市场那么大,去海外竞争并且成功胜出了,这才能展现出世界级企业家的风采。

这样的思想,周不器并没有隐藏,在国内见到很多的业内好友以及政府官员的时候,都多次地流露过。

为此也获得了各方极高的赞誉。

认为他是国内当代最有格局的企业家,代表了年轻一代的希望。

这次去美国见马斯克,主要是跟特斯拉有关,跟他谈谈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事。

特斯拉虽然上市了,但经营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产能根本就跟不上。不仅是产能跟不上,造车成本也居高不下,甚至造车成本比销售价格还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斯克打算玩“自营”,还真不是一个类比,他用的就是self-support这个词。

“自营?”周不器就很惊讶,“特斯拉不是已经自建了工厂嘛?”

跟手机制造不同,汽车制造是个极其复杂的大工程。

苹果、爱斯达、三星、小米这些手机厂商造手机,都是委托给第三方的代工厂来生产。这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

后来国内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一开始也采用这样的模式。

这显然不现实。

汽车跟生命安全有关,必须得全程把关、万无一失才行,委托给第三方去代工……这不是把车主的性命都委托给了第三方?

这也太不负责任了。

马斯克就叹了口气,很无奈地说:“现在的整个汽车产业,都是围绕着燃油车构建起来的。很多燃油车的配件,根本就不适配电车,至少不符合特斯拉的标准。”

周不器就知道这里的难点了,“所以要从零开始?”

马斯克道:“从零开始也不至于,在很多的技术和工艺方面都可以延续,只是需要按照特斯拉的标准进行一定的升级和改变。”

周不器一听也就头大了,“这可难了!电车产业一片空白,市场上的那些油电混动的汽车,也都是以燃油车的框架为主。你这可不仅仅是要造一台电车了,你这是要创造一个电车产业。”

马斯克的心态却好了不少,笑着说:“大部分工程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还有一些造车流程上的细节,可以慢慢改进。在成本压缩方面,现在基本上就剩下了最后一环。”

“哦?哪一环?”

“电池。”

“巧了。”

这就周不器这次过来的目的,就简单地把情况给说明了,国内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他在国内已经找好了相关的投资项目。

马斯克当即就给否了,“不行!不行!那样的动力电池,成本太高了!前些年我们……对,就我送你的那辆超跑特斯拉,采用的就是外购的动力电池,光是那一块电池,成本就有12万美元。”

“12万美元?”

周不器惊了个呆,难以置信。

马斯克道:“我需要的续航里程大啊,电池的规模也大。过去的这种动力电池,一般都是用在高尔夫球车上的,那才需要多少电量?电池这东西很怪,电池容量越低,成本就越低;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成本也非线性地提高。”

周不器这就冷静了不少。

国内的动力电池产业才刚刚起步,这要是想达到适配特斯拉的标准,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摸索、积累和沉淀才行。

马斯克笑着说:“我正打算去日本呢,跟松下合作。”

“合作?合作生产电池?”

“对,现在行业里对电车的动力电池都存在着很大的误解,都是那种整体性的电池,成本太高了。其实根本没必要,特斯拉的做法是采购一些廉价小电池,然后连接起来,通过一个强大的电池组来满足供电。”

然后,马斯克就简单地说了一下。

就比如,一个0.01度电的小电池,成本可能只有2美元,那么5000颗这样的电池,成本1万美元,就可以达到50度电的规模了。

可如果去购买一块50度电容量的超级动力电池,这成本可能要达到10万美元。

马斯克一说,周不器就懂了。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跟云计算的逻辑一样。

依靠着一个强大的服务器管理系统,把一些廉价的服务器给连接起来,构建出一个性能强大的服务器集群。

周不器道:“就是依靠一个强大的电池管理系统,把这些小电池给管理起来,组成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