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磨盘 (第1/2页)
第667章磨盘
一大早沈浩就站在营地的校场上了,他要跟着营地内的亲卫一起演练战阵。
自从多年前沈浩当上小旗之后就没怎么练过战阵了,虽然大体上还记得,可实际演练之后还是很生疏,达不到上阵杀敌的程度,所以就索性跟着亲卫一起操练。
旁边还有那位曾跟着沈浩一起去了剑川一起参加过剑川大捷的徐校尉,如今徐校尉重新补齐了人马就安营在监察使的营地旁边,随时听调,平时也会过来这边串门,还会带着麾下的军卒和沈浩这边的亲卫一起合练战阵。也会给一些实战经验方面的指导。
除了战阵,沈浩也趁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一些短板补上,比如说骑术,还有一些战阵里的基础概念。
比起张谦和甘霖那两个家伙,眼前这位徐校尉明显要有耐心得多,而且和颜悦色的总是愿意倾囊相授,只要沈浩在兵事方面有什么疑问都会尽全力解答。一点不会因为沈浩经常问出一些门外汉的可笑问题而不耐烦。
所以这位徐校尉给沈浩的印象很不错,有种找了一个好教习的感觉。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沈浩在这一个多月来对于兵事的理解真的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精进,说他是一个才入门的菜鸟已经不太合适了,基本的路数他算是摸清楚了。特别是结合了各军中监察使回传回来的情报,让沈浩逐渐的自我感觉看清楚了左玉良在蛮族地界上的布局。
这一个多月以来靖旧朝和蛮族之间的战斗依旧是以剑川为核心在,只不过一线位置从剑川的三个军寨前移到了石门和门前军寨一线。同时剑川的中、下两处军寨也开始频繁出击,以袭扰和试探进攻为主威胁蛮族在剑川对面的守军。
这种情况与两个月之前完全反了过来。靖旧朝这边拿到了主动权而蛮族如今只能被动防守。
不过按照徐校尉所说,其实剑川这边受地形影响,不论是蛮族还是国朝都没有办法蓄势决战。只能慢慢磨,或者偷城。并且想要达到战略层次的大胜必须要彻底凿穿对方的防线才可以。
这和之前在石门军寨的时候张谦说给沈浩听的意思一样,都是不看好短时间内剑川那边能够分出胜负彻底改变战争进程。单单一个“磨”字就不知道双方还要耗多长时间。
但是不要以为“磨”起来就是双方在懈怠,相反,这个“磨”字完全可以当做血肉磨坊来理解。之前沈浩在剑川上部军寨是所经历的那种攻防战烈度,如今依旧持续着,只不过地方从剑川的上部军寨换到了石门和门前军寨。
从沈浩出关之后他就几乎每天能够看到成建制的四大方面军的主力以混编军的形式从乌湖路过或者修整之后出发,七成都是前往剑川。而且从剑川退下来的混编军却数量很少,一般而言上去是一支两到三万的主力大军,一月后退下来就只剩下一半的人了,还包括伤员在内。
开战以来具体的伤亡数字沈浩并不清楚,但他心里大概估算过,绝不会少于五万人!
如果按照一比二的战损比较,蛮族一方阵亡的人数会达到恐怖的十万人,而且这个数字只高不低,因为比起靖旧朝这边的医疗体系,蛮族那边相较简陋得不是一星半点,伤员无法救治最终转化为阵亡人数的可能远超靖旧朝一方。
所以这么看起来目前被消磨得更厉害的还是蛮族。原因也简单。抛开修士层面的势均力敌,蛮族强有力的个体战斗力在靖旧朝军卒更好的装备和更优秀的战阵配合面前实际上是处于明显的劣势的。
这么算起来的话靖旧朝这边还是赚的,但靠死人死得少来论输赢这并不是什么多么令人心里舒畅的事情。
能够顶得住,还是要给石门军寨记一个首功。打通了万里竹海,以更短的路径将各种物资补给直接送到最前线,而且几乎不用担心路线被蛮族从中截断,万里竹海里的凶险反倒成了这条新的补给线的屏障。
正是因为石门军寨和万里竹海的那条通道,剑川如今才有底气和胆量掌握主动权,并且有意识的消磨蛮族有生力量。
在剑川以南,白头峡同样打得很凶,并且是在剑川大捷之后突然提高了厮杀烈度,虽然比不上剑川,但已经是对峙初期的一倍余了。
而比起剑川和白头峡,最南面的虎柱原就称得上上是“优哉游哉”了。完全就是一副两边默契磨洋工的状态,小打小闹,连像样的一次攻防战都没有出现过。到目前,虎柱原的伤亡连剑川的两成都不到。
这一强一弱的对比极其明显,以至于很多新到乌湖的军卒一听到说去虎柱原驻守就会脸色不好,因为初上战场的时候谁不想去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呢?打得越凶也就意味着更能获得功劳,谁不想靠蛮族的脑袋给自己搏一个前程呢?听说虎柱原还在对峙,都情愿去剑川,再不济去白头峡也好呀。
唯有那些从一线轮下来的军卒们一言不发的休息,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希望下次能去战斗烈度小的地方。他们现在都清楚自己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不死战神,活着才是心底最朴实的想法。
但这并不妨碍靖旧朝这边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