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尽量追求双赢 (第1/2页)
“那么,弗罗洛夫先生这次到我们临机集团来,有什么想法呢?”
听完赵兴根的介绍,唐子风问道。
“这一点,就要请弗罗洛夫先生来说了。”赵兴根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
翻译把这话译给了弗罗洛夫,弗罗洛夫向唐子风点点头,说道:“亲爱的唐先生,这一次我请赵先生介绍我到贵公司来拜访,完全是为了我们和贵公司之间的传统友谊。我听赵先生说过,我父亲曾经工作过的滕村机床厂,目前是贵公司的一家子企业,这说明我们两家企业之间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我们彼得罗夫机械厂,非常希望能够和贵公司重续这段友谊,成为最亲密的同志。”
“这也正是我们的愿望。”唐子风微笑着回答道,同时却在心里鄙夷地哼了一声:
我信你个鬼!
如果弗罗洛夫是在什么会议上与唐子风偶遇,说出上面这番话,唐子风或许还会相信一二。但这位老先生带着两个随从,不远万里专程来到临机集团,仅仅是为了和临机集团的领导畅谈父辈的友谊,这就属于用力过猛了。
赵兴根说过,这个弗罗洛夫是个有心机的人,而非常凑巧的是,唐子风也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两只老狐狸碰到一块,谁还能把谁给骗了?
“我们彼得罗夫机床厂,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机床厂,尤其是在数控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早在苏联时期,我们厂就开发过40多种数控机床,产品销售到了欧洲十多个国家,也曾大量销往中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非常重视机床业的发展,先后制订了《国家保护机床制造业的联邦大纲(1993-1998)》以及《俄罗斯在2005年前期间发展机床和工具制造业的国家策略》,彼得罗夫机床厂得到了这些项目的资助,开发了近20种型号的新型机床,其中包括一部分面向21世纪的新型概念机床。
“可以这样说,我们目前的数控机床水平,在国际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尤其是重型机床方面,完全不逊色于德国和日本。
“由于受到国内劳动力短缺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机床部件制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也就是我们要寻求与中国同志合作的主要原因。”
弗罗洛夫侃侃而谈,几乎没给翻译留出时间。临机的小翻译忙不迭地在纸上记录着他说话的要点,直到他结束了长篇大论般的发言,小翻译才嗑嗑巴巴地把他说的内容用中文复述给了一干中国人。
“你译的内容没有遗漏吧?”唐子风听着小翻译的话,自己都替小翻译觉得累,最终忍不住问了一句。
“没有没有,唐总,他说的主要内容,我都翻译过来了。有一些是他的口头语,很杂乱,我就没有全部记下。”小翻译说道。
“小刘也挺不容易了。”秦仲年在一旁给小翻译说情。没办法,俄语现在在国内属于绝对的小语种,尤其是在临河这种南方城市,要找个懂俄语的人还真不容易。这位名叫刘艳的小翻译,是秦仲年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能够把弗罗洛夫的话翻译到这个地步,的确已经是很不错了。
“俄罗斯的情况,咱们是真不了解啊。”唐子风就着话头对秦仲年说道,“秦总工,老弗刚才说他们的数控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话可靠吗?”
秦仲年皱了皱眉头,说道:“他这乍一说,我还真弄不清楚。苏联那个时候,我们倒是追踪过他们的数控机床技术状况,总体来说,比我们强一些,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不过,俄罗斯人的数学水平很高,搞数控机床没准还真有点优势,这些年有什么进展,我还真没关注过。”
“搞机床也需要数学吗?”唐子风问道。
秦仲年的脸有点黑:“子风,你怎么能说出这么外行的话。我们技术部成天都在算数据,怎么可能不需要数学呢?”
唐子风说:“老秦,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搞机床还需要那种很天才的数学吗?寻常做些计算,我当然是知道的,我媳妇儿也经常像鬼画符一样写很多数学公式的。”
秦仲年对唐子风真是有些吐槽无力了,他说道:“机床的开发,最终都是要落到数学上的。优秀的数学家能够解决很多机床设计中的难题,对于机床开发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嗯嗯,这个问题算我没问。”唐子风赶紧岔开话题,问道:“他刚才说的那个什么联邦大纲,还有国家策略啥的,是不是真的?”
“这个应当是真的。”秦仲年说,“我过去也看过这方面的报道,俄罗斯政府对于机床产业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
“原来如此。”唐子风点了点头,然后转向弗罗洛夫,说道:“弗罗洛夫先生,你刚才说你们在寻求和中国同志合作,你们打算如何合作呢?”
弗罗洛夫说道:“我们希望能够和临机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开展合作,发挥我们各自的优势。由你们制造出机床实体,我们负担加装数控系统,并负责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在这方面,我们是有一些传统渠道的,销路完全没有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