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质量转移 (第2/2页)

幕刚刚出现之时,黑幕是没有移动的。并且,它既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小。

那么,问题总的来看,便有这样一个结论:

在黑幕诞生之初,便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异常的因素,该因素导致理论中无法稳定存在的黑幕稳定的存在着。而在一段时间之后,该异常因素发生了某些变化,又或者多出了另外一个甚至多个不同的异常因素,导致黑幕开始向地球方向“移动”。

在这其中,第一个导致黑幕稳定存在的异常并不太重要。因为一个稳定的黑幕不会对地球造成太大威胁。第二个异常因素则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威胁到了地球的安全。

那么,现在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第二个异常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令黑幕面对地球这一侧会如此不正常?原因在哪儿?

如果找到了令其变得不正常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是否就可以令其变得正常,从而令地球摆脱受到侵蚀的危险?

这第二个异常,是发生在太空之中,还是发生在地球之上?

可惜,此刻对于“暗物质效应”的研究仍旧不够透彻,许正华手中并没有暗物质营造出物理定律,或者和正常空间交互的详细模型。这导致他无法从理论层面对其给出预测。但这不意味着人们对此毫无办法。

许正华抓起了电话。

“排查吧。”许正华沉声说道:“在黑幕脱离稳定状态,开始向地球靠近的那一刻,或者之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地球,或者地球所处的这片空间,都发生了什么?”

“排查的标准是什么?”

一段时间之内可以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小到一个人吃了一个馒头,大到太阳之上的某些变化,深空的一次星球撞击,乃至数十亿光年之外某些河系的某些变动,太多太多了,必须要制定一个排查的标准。可是因为没有描述暗物质效应的详细数学模型,无法从理论层面给予预测,这个标准又实在不好确定。

沉死了片刻,许正华道:“标准么,就以一定的质量转移来划分吧。嗯……一万吨。”

质量,或者说能量——反正两者都是同一种东西——是宇宙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与暗物质效应产生相互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仅仅只是可能性最大而已。

一万吨这个标准的制定,也充满了随意性,没有任何数据和逻辑作为支撑。

但许正华此刻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好。”

一万吨这个数字看似很大,但其实一点都不大。就比如一次水库泄洪,一次河流改道,一栋楼房的坍塌,一艘船的航行,洋流的某些运动,一次并不算大的风,都可以造成远超一万吨的质量转移。

如果算上地球之外,那需要统计的事件数量就更多了。

更何况,还有许多事件已经无法统计。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太久。

并且,事件统计出来之后,对其进行的后续分析也充满了随意性和主观性。原因同样是缺乏描述暗物质效应详细数学模型的缘故。

用大海捞针都不足以形容这次排查过程的艰难。

但这,却是许正华以及众多科学家们能找到的唯一一个有希望靠近真相的办法。仅仅只是有希望而已。

在世界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之下,数十万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科学工作者投入到了对这众多事件的筛选之中。这件事情也占据了许正华极大的精力。

但一个月时间过去了,除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看起来可能和黑幕异常有关,但却没有任何证据证实的疑似事件之外,人们一无所获。

许正华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是在浪费时间。

不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试图依靠运气和直觉,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恰好碰到真相,实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那么,向“暗物质效应的详细数学与物理模型”这个堡垒,发起进攻吧。

放下手中的文件,许正华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