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金陵春之阵(八) (第1/2页)

黑夜中,天空中不时划过一道道闪亮的尾迹,落入远处的明军大营。

相比于明军,汉军在器械上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就如这火药,汉军能随意使用,而明军却不能,只能节省后用在刀把上。

毕竟双方财力上差距巨大,虽说明军并非左良玉那样的乞丐军,但是绝对不能像汉军一样,随意挥霍昂贵的火药。

明军营地内,士卒扑灭火箭点燃的帐篷,不禁碎了口唾沫,骂道:“狗日滴,射又射不准,射你娘哟!”

汉军使用的火箭,射程可达两里,斥候在营地外,就能射入明军营盘。

这东西全无准头,命中全靠运气,其实不能给明军造成多少实质性的伤害。

不过,凡事就怕万一,不时落下的火箭,令明军将士根本无法踏实入睡,就怕睡着后,营帐被火箭点燃。

明军士卒无不大骂,可心中却是对汉军能够使用近千火箭,点燃几座营帐,而感到羡慕。

“真他娘的浪费!”明军士卒摸了摸身上所剩不多的火药壶,抬头看着乱窜的火箭,嫉妒无比。

汉军用火箭袭扰,郑成功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明军没有汉军这么豪,但办法也是有的。

黑夜中,明军士卒一边出营,清除驱逐汉军斥候,一边派精锐小队,摸到汉军营地外,敲响锣鼓,摇旗呐喊,骚扰着汉军营地。

赵铭身着铠甲,站在大营之中,近万兵马汇集,赵铭沉着脸一挥手,数队精锐汉军,便出了营盘,驱赶和搜查黑暗之中骚扰的明军。

汉军与明军在营地外,发生数次小规模的夜战,终于将明军斥候驱赶到营地外围。

在两军分别进行骚扰的时候,四个营的汉军,已经在大营之中,集结完毕。

这四个营与新军不同,都是穿着精良的铁甲,头戴碟盔,乃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杀手营。

赵铭一身铠甲,佩刀铿锵的走过来,检阅了万余士卒,然后开始训话,“将士们,宝华山和汤山,乃是此战关键!大军要想直驱南京,必须拿下这两个支撑点!是建立不世之功,结束天下动乱,还是流亡海外,就看此战了!”

赵铭说完,取下头盔,猛地弯腰躬身,“诸卿,拜托了!”

近万将士哗啦啦单膝跪地,低声怒吼,“愿为大王效死!”

赵铭遂即直起身子,低声道:“出发!”

大营南门,悄悄打开,一万二千名将士,连夜出动,向高姿与茅山之间穿插过去,奔向宝华山和汤山。

~~~~~~

黎明时分,夜幕更浓。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汉将李企晟与汉将张光翠,各领两营兵,六千余人,分别摸到了宝华山和汤山脚下。

漆黑的夜幕下,山脚趴满了黑色的身影,不靠近细看,根本不易察觉。

这时,李企晟身前横七竖八躺着几具明军暗哨的尸体,他抬头看了汤山上一眼,明军显然也意识到了两山的重要性,有数千兵马环山立塞。

看着山上明寨中,火炬闪烁,巡逻的火龙,在寨墙上游走,防守异常严密,李企晟皱眉挥手,“上!”

近千先锋,便操着战刀和手弩,猫着腰向上攀爬,剩下的士卒则一脸紧张的注视着,同袍慢慢接近营寨。

而就在这时,前方猛的一声“轰”响,白光暴起,两名汉军士卒身体瞬间被抛飞。

“娘个劈,是炸炮!”李企晟怒骂一声,一跃而起,顿时怒吼道:“随我冲!”

炸炮就是“地雷”,最早出现在宋朝,金军攻打陕州时,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而到了明朝初年,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地雷,焦玉所著《火龙经》一书收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的地雷,利用敌人踏动机索,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由此可见,所谓“西方人有了火药,就制造各种枪炮;而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只知道做炮仗。”的说法,是没有深究之言,不仅对先人不公,还践踏民族尊严。

汉军士卒见前军踩中炸炮,暴露了大军行动,顿时怒吼着跃起,直接向明寨发起了冲锋。

山寨内,明军营地一片哗然,无数士卒拿起火枪,冲上寨墙,枪口从射孔探出,瞄准了顶盾攀爬的汉军。

“放!”明军守将,大声怒吼。

近千条火枪,从塞墙的射孔伸出,“砰砰砰”的响声之中,枪焰喷射,打得汉军盾牌火星四溅,数十名汉军惨叫着滚下山坡。

在汤山发生激战之时,宝华山下,汉将张光翠几乎同时,向驻守山寨的明军发起了攻击。

张光翠部比较幸运,没有踩中明军炸炮,士卒摸到寨墙脚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