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心血炼金银,十类化气法 (第1/3页)

好书推荐:

心血炼金银,十类化气法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明媚。

郊外的景色苍翠欲滴,花园洋房里面,鸟语花香。

那些凌乱的草地,断折的花枝,反而散发出了更明显的香味。

有着黄褐色羽毛的小鸟,落在涂了白漆的尖头木质栅栏上,歪着头,好奇的打量面前的场景。

绝大多数人都坐在地上,脸上满是忐忑不安。

富态和尚的光头晒出了油,满脸颓唐,华贵道士的发髻,被晒得更不舒服,发热发痒,又不敢抓挠。

苏寒山坐在那洋房门前的台阶上,旁边放着茶,也放着一些册子。

寿全道士和福兴道士,正在那些洋房里进进出出,搬运账册,自己翻出最重要的总结部份,放在苏寒山身边。

松江知府历年来,跟这些寺庙烟馆的主持聚会之后,也会收走今年抄录的账册,事后核对。

最后的结论,会重新登记,带回知府衙门,而这些账册,就只是存放在花园洋房之中。

“看看人家的账本,这就比你们东岳庙的有条理多了,连客户来历,都顺手记上一笔呢。”

苏寒山拿着华佗庙的账册,从人群中找出开明道士,多看了两眼。

开明道士冷汗直流。

这人确实是个会做“生意”的,按照账册里面的记录,他居然还跟华佗庙附近的几个大工厂,签好了合同。

那几个大工厂,会主动把辞退的工人,往他华佗庙里引导,从他这里收取一点中介费用。

其实,别的寺庙烟馆,虽然没有直接像开明道士这样,跟大工厂里签下合同契约,但他们的大烟贩卖对象,有九成多,也都跟工厂有关系。

松江府是东西潮流交汇之地,工厂非常多。

纺织、木工、皮革、陶瓷、钢铁、造船等各种各类的厂房,仓库,进出货道路,宿舍棚户,几乎占满了松江府东半部分的所有土地。

不过,从顺治到康熙年间,爱新觉罗家几度推行迁海令,靠海五十里内的渔村、码头,被摧毁殆尽,稍有不从,即行屠杀,更事事借鉴明朝前例,认为明初禁海仍不够有力,以至后患。

所以即使到了嘉庆年间,除广府以外,似松江府这等临海重镇,依然堪称人丁寥落。

如今的松江府,能够支撑起这么多工厂的人力,其实足足有七成左右,都是来自江浙湖广、两河齐鲁的青壮年们。

他们怀揣着各式各样的念想,有积攒工钱、回家置地的朴实心思,也有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渴慕志气,投身到这个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可是最后,真正能还乡的,百不存一。

松江府的工厂,工钱比起别的地方,别的行业来说,确实称得上优渥,可是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六个小时,都是常态。

平日里的吃喝拉撒,只在工厂不远的棚户之中,卫生堪忧,但谁都不会有余力在意到这个,如此亏空身体,因而折寿的,自然比比皆是。

但这还不够。

武功的存在,能够为世界上的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好的,也有更坏的。

就拿纺织厂来说,一台老式水力机器的价格,需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一台十六匹马力的蒸汽机器的价格,是六百两银子,而如果是三十匹马力的蒸汽动力机器,价格直接升到了三千多两银子。

而且这种机器的寿命并不长,日夜生产的话,损耗很严重,需要定期维修或者更换。

可是在工厂这种东西,普及到华夏大地上之后,那些不但精通内家练气之道,还精通外家合药之法的高门传承,立刻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他们研究出了适用于机器的药油和药沙粉末,添加到机器部件之后,只要有人灌注内力,就可以将机器动力大幅增加,并极大延长使用寿命。

但自古以来,修炼内功培养气感的,都需要一定的天赋,需要不错的环境条件,能练出精纯功力的,也没有几个甘心去做工人。

即使被请到工厂之中,所要的价钱,当然也不会少。适用的人手不多,就是有提价的底气。

工厂主们和他们背后的人物,当然不甘心停留在这一步。

无论东方西方,华人洋人的才智之士,都在肉眼可见、咫尺之遥的巨大利益诱惑下,投入到了相关的研究之中。

很快,他们研究出了先开“中丹田”之法。

三大丹田,下丹田炼精化气,中丹田炼血化气,上丹田练神化气。

正常从下丹田着手的练气之法,既需要有足够天赋,练出来的功力还不够纯净,颇多杂气。

上丹田的潜意识精神之用,又过于虚无缥缈,要能将之捕捉到,并炼化成实实在在的内气,更显繁琐。

中丹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练出来的功力足够纯净,又更为实在。

近些年来,所有进厂的工人,都要以赊账的形式,参加十五日的培训,在金针和药液的刺激下,用前七日练成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