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示 (第1/1页)
惟功撵走一百多顶替点卯的青皮无赖,在当时的京营圈子里是波澜不惊,连一朵小浪花也没溅起来。
说起来是那些幼官营的舍人们年纪小不懂事,平时应付差事也罢了,大家都是这么混的,这新上官刚上任的时候,正要立威的当口,不说小心谨慎不叫人拿捏住把柄,反而仍然如往日一样散漫,被上官发作也是该当的。
只是提起惟功的布告时,众人又是笑上一笑,似乎是连说两句的兴趣也没有了。
外人是这般景像,至于各舍人家中,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城北发祥坊距离五军营大营颇近,二百多年下来,成为京城武官聚集较多的地方。
洪武和永乐年间,在南京武官最多不过两万人左右,洪武年间,南征安南,北伐蒙古,在京武官仍然是两到三万人之间的数目。
但永乐年间,已经开了恶例,原本朱元璋是对武官们说过使其袭职,和大明皇室一起,永享富贵平安之福,以酬劳这些武官跟随效力,打下江山的功劳。
太祖说这话的同时,也是有另外的做法,便是袭职可以,但袭职之前,需得考校弓马骑射,合格者方允袭,不合格者不允。
洪武年间这规矩执行的十分到位,靖难之役,南北两军打的火花四溅,朱棣固然有天佑,建文固然是昏招频出,但南军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和朱棣的北军精锐,特别是有宁王的朵颜三卫的蒙古精骑加入之后,战场上硬顶,也是丝毫不逊色。
到永乐即位后,有方孝孺等文官誓死反对,瓜蔓抄虽然杀得人头滚滚,但朱老四心里反而发虚,文官不支持他,在军队上头,朱棣自然就得加恩。自永乐年间,武官袭职不需考试!
不考试,长子必定能袭职,朝廷又拿武职官不当回事,赏太监过继子侄,赏文武官员次子荫袭,赏工匠,赏勋旧,赏亲臣,反正随手加恩,漫不在乎,等到正统之后,京师武官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这么多武官,挤在京城之中,渐渐也是分化区别,发祥坊中居住的就是以普通的京营武官为主,上二十六卫和四勇营,都是各有另外的聚集处了。
在一处斜开口的胡同口前,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穿着三品武官袍服的武官骑马拐了进去,在他身后是四个打扮光鲜的长随,进了自家院子后,丫头们打洗脸水,拿着衣袍来换,忙个不停,待一切消停后,一家人坐下说话,有人将幼官营门前张贴的告示上的话说了出来,引得全家大笑。
“哼,会点骑射功夫就当自己是国公了不成?”络腮胡子武官不屑道:“今天我在成国公府正好听人提起这事,成国公不以为然,幼官营都是都司卫指挥到千、百之家的舍人,革谁是好?御史清军时,也只是清军,没有清官人子弟的道理,这张惟功到底是年(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