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破罐子破摔的董卓 (第1/2页)

李儒听了董卓的建议,顿时吓了一跳。

打宗亲之盟?相国此举太过冒险了吧?

那些刘氏宗族以护君为名上雒,占着大义之名,如何能轻易动他们?

“相国,若与宗亲动兵,恐惹天下士族的口诛笔伐,于相国不利,还请相国三思……”

董卓举起手,挡住了李儒的话头,淡淡道:“文优,做人何必拘泥?老夫如今,便是不动那些宗亲,难道这天下士族门阀的口笔,便会善待老夫了?”

李儒闻言语塞。

唉……此言在理。

董卓说的话是对的,也是这一年,他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

董卓在初入雒阳的时候,也曾作出一系列动作,打算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但可惜事与愿违。

‘凉州寡于学术’这句话不是平白说的,这句话在汉朝的士大夫们心中根深蒂固,颇有些地域歧视之嫌。

董卓有游侠之气,善于兵事,多谋善断,也有敢想敢做敢赌博的无赖精神,可以说他身上的这些素质,综合起来确实是一个成大事者所应具有的素质。

但他终归是士大夫集团的圈外人。

在东汉政府沿袭百年的那一套名士望族的游戏中,董卓属于不懂规矩的人,或者说他没有深研游戏套路,而是把他自己那一套以快打慢的治军方法搬到了汉朝的朝堂上。

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帮助董卓……他手下的凉州将领们,浑身都散发着政治菜鸡的气息。

董卓最擅长的是一招,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入京后,董卓先是在十天内废帝,并诛杀何后,以达到迅速掌权的目地,然后他便迅速的给党锢之祸的罹难者彻底平反,企图拉拢那些在党锢中被打击的名门士大夫。

党锢牵扯到汉朝几任帝王,十多年来汉室政府的掌权者考虑到这其中的政治风险和代价,虽然有少量的平反和任用措施,但没人会去大面积的彻底平反,这是十多年来遗留的历史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老手来说,不会有人去碰这个雷区的。

董卓快刀斩乱麻,大面积提拔了受党锢之难的人,还提拔了荀爽、蔡邕等名士。

荀爽在九十三日内由普通名士升至司空,其升迁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可笑的是,这位被董卓用坐火箭速度提拔的荀司空,在临终前还不忘了想着和王允一起谋害董卓。

董卓想用他以快打慢的绝招,摧毁雒阳原有的士大夫体系,重新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政治群体。

快速解决问题,是他最擅长的手段,但同时也体现了他不懂得东汉王朝政治游戏规则的本质。

游戏不是这么玩的,董卓玩政治的手段太过于表面化了。

董卓信奉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一种高效的军事手段。

但在以隐忍妥协和长期较量为基调的政治较量中,这种手法并不适合。

这就好比是在竞技游戏中上了模拟修改器作弊,你让其他玩家怎么玩?

本来西凉武人在士大夫眼中就是圈外人,董卓上台后不想着怎么从边疆武将向中枢权臣转型,反倒是急功近利,强行进圈,这反而使他和名门士族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巨大,乃至于不可调和。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类似于荀爽那种被他提拔成三公的士人,不但不感激董卓,反倒是琢磨着怎么弄死他。

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讨董联盟中的刺史郡守们,有一半是董卓委派出去的,结果都调转枪头来打他。

经历过如此惨痛的失败后,董卓伤心了。

他对东汉王朝的士大夫圈不再抱有奢望。

他不再走拉拢路线,而是攥起了刀,坚决执行反抗就杀的强硬政策。

有基于此,在李儒看来需要向其示好的宗亲联盟,董卓却决定出手去‘碰他一碰。’

这宗亲联盟和那些士大夫门阀组成的关东联盟没什么两样,自己就是对他们好,他们也一样视自己为圈外人。

那还留着他们干甚?

“相国三思,眼下雒阳正在进行迁都事宜,可谓内忧外患之局,相国若是再惹上那些宗亲,怕是会有碍迁都大事。”

其实,在初平元年二月,董卓便已经将迁都的事提上日程了,那个时候关东群雄刚刚立盟,还没有打过来,那时候的董卓,就已经觉得雒阳城并不适合他安居。

雒阳是帝都,亦是大汉第一城,雄伟壮丽,繁华似锦,董卓很喜欢这里,特别是喜欢刘宏留给他的那些女人和西园裸泳馆。

但雒阳有一个弊端,就是离他的心腹之地凉州过远。

假如在关中,董卓麾下的西凉军被打散了,或是打残了,他凭他这些年在凉州以及羌人中的威望,可以迅速的再拉起一支数万人的队伍。

但在雒阳不行。

在这里董卓手里的西凉兵死一个少一个。

可迁都对于董卓来说,并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