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使赵 (第2/3页)

十万楚军进驻平皋,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没过多久城中秦军就被屠戮殆尽。

你道为何如此?

只因秦军屠城之举惹怒了韩国,楚国军中还有韩国使者,请求楚军将秦军斩杀殆尽。

楚、秦两国积怨已久,而且此番乃是韩国主张,楚国自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杀死了城中所有秦军。

只不过,正如王翦所猜测的那般,秦军虽然是强弩之末,却也是困兽之斗。

楚军在清理秦军之际,也被熟悉地形的秦军制造了许多麻烦,伤亡虽不太多却也不算少。

半日时间,楚军已然结束了战争。

春申君看着地上蒙骜的尸体,想起了王翦让功的举动,当即说道:“此番得以轻易攻克平皋,王翦都尉及其麾下士卒抢夺城门之举,无疑乃是首功!”

“传我军令,赏王翦都尉百金,并以酒肉犒赏其麾下将士。”

“另外,本相听说蒙骜这老匹夫杀了王翦都尉叔父王纥,来人将蒙骜尸体送到王翦都尉那里!”

对于春申君而言,斩首数万秦军这个功劳不可或缺。

这个功劳无论是对春申君本人,还是对于整个楚国而言,都至关重要。

正是为此,黄歇才会如此大方,甚至愿意将蒙骜尸体送给王翦处置。

王翦收到蒙骜尸体之时,看着蒙骜那花白的头发被鲜血与泥土弄得脏兮兮,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怨气,也仿佛消散了。

“人死灯灭。”

“蒙骜终究乃当世名将,辱其尸身不妥,将蒙骜尸体清理干净,为其换上干净甲胄,重新送还给春申君吧。”

平皋城破,五万秦军尽皆战死,截止战争爆发到现在,蒙骜所率领的十万秦军折损殆尽。

哪怕对于秦国而言,十万大军的折损,亦是难以估量之损失。

这个消息,很快就宛如风一般传遍了各地,得知这个消息的秦军士气大跌,樊於期再也不敢拖延,迅疾领兵奔赴秦、韩边境。

至于合纵的几个国家,国内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无不欢欣鼓舞。

赵国,邯郸。

这段时间,好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让本来还有些担忧的赵偃,也慢慢放宽了心。

“吾儿果真乃千里驹也!”

此时的赵偃,对赵嘉放下成见以及防备之后,也开始欣喜于赵嘉的成就。

虽说此番剿灭十万秦军的几场战役,赵嘉并没有参与其中,却也不能忽视赵嘉的功劳。

如果不是赵嘉,四国联盟就不能建立,秦军恐怕已经打到了赵国本土。

作为合纵倡导者的赵嘉,无论此战联军获得什么战果,都要给赵嘉记上一功。

“大王,范先生求见!”

满面春风的赵偃,听到宦官的通报以后,急忙说道:“速请范先生入内!”

对于范增的才能,赵偃也非常欣赏。

之所以没有给范增加封官爵,其一乃是赵偃担心此举有挖赵嘉墙角的嫌疑,其二乃是因为范增现在身份隐秘,尚且不能曝光。

整个邯郸城内,知道范增在王宫之人,也是寥寥无几。

“拜见大王!”

行礼完毕,范增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将其递给了赵偃。

“此乃公子嘉派遣心腹送来之书信,公子有事需要大王配合。”

赵偃接过书信,看完里面内容以后,当即大惊:“嘉儿欲亲自领兵绕道蒲坂,南渡黄河攻打咸阳?”

父子两人以前虽有许多不和,然而冰释前嫌以后,赵偃自然不愿意自己这个独子冒险。

范增见状,心中略感欣慰,不过还是说道:“公子向来不做没有把握之事,既然定下如此计策,想必已有万全之策。”

“大王若是担心公子,不妨在邯郸多多配合一下,好让公子之策能够施行!”

赵偃皱眉思索半晌,最终咬牙道:“那么先生以为,寡人当如何行事?”

“大王,燕国使臣求见!”

就在此时,宦官忽然在屋外大声喊话,声音中满是激动。

范增闻言,不由笑道:“燕国使臣来的正是时候,大王如此如此,定能助公子一臂之力!”

王宫大殿,燕国使臣有些惴惴不安。

本来燕国被秦、赵联军攻打,丢失了河间十城,已经元气大伤,燕国为了平息战争,甚至愿意献河间十城给吕不韦,以求得到秦国庇护。

秦国倒是同意与燕国结盟,甚至不要燕国河间十城。

燕国本以为,有了强大的秦国作为靠山,赵国很快就能被燕国踩在脚下。

却没想到,赵国虽然退兵了,齐国却是打来了。

这几年屡次大败于赵的燕国,如何使齐国对手,很快就被齐国攻下了几乎整个督亢之地。

现如今,燕、齐两国大军僵持于安次,燕国终于凭借地利,暂时挡住了齐国大军,只是连年战败,已经让燕国库空虚,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