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户部尚书萧大人 (第1/1页)
其实萧瑀说的并不那么对。至少在李信所知道的历史当中,算盘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某件东西的发明者是谁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蒸汽机的发明者是谁?可能会有很多人回答“瓦特”。
虽然这个名字确实是因为蒸汽机而被人们熟知,但实际上,他的功绩却并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是“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真正发明者应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家西罗的头上。瓦特实际上是在许多前人的基础上将当时只能抽水蒸汽机改进为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的蒸汽机,进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其说他是因为蒸汽机而被人铭记,倒不如说他是因为一脚踹开了工业时代的大门而被人铭记。
再比如说,后世人人都离不开计算机,但谁又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名字呢?它叫埃尼阿克,至于它的发明者是谁么,呵呵,说实话,李信也不记得了......说了大多数人不会在意这种细节的嘛.......
不过,尽管萧瑀说得不对,但他对李信抱有赞许和欣赏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否则他也没必要特意解释手里这算盘的来历,更不会对李信说这么多称赞的话。
本来还有些紧张的李信终于安下心来,诚心诚意地对眼前这位长辈道:“萧公谬赞。”
萧瑀摆摆手,道:“那天在朝堂上听了你的话,老夫深有体会。不瞒你说,老夫之前曾经研究过历代文献,发现商业往往与王朝的兴盛相联系。国家越是兴盛,商业就越繁荣。对此,老夫很疑惑。若非因为你的一席话,老夫恐怕很难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信微微一笑,没有答话。萧瑀所说的现象其实很好解释: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下,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可以稳步积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就是剩余商品数量逐渐增多,进而诞生了交易的需求,也就是商品经济的繁盛。
通俗地打个比方来说,战乱时期,或者天下大乱的时候,百姓们都不能好好耕种,收成的粮食连自己都养不活,自然不会有别的需求。等到天下安定了,人人都有地可种的时候,只要不碰上天灾人祸,家家户户都会有些余粮。余粮一多,人们自然也就有了交换的本钱。拿粮食换点布匹呀,换点农具呀,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需求和想法......这就是商品经济的起源。
当然啦,这只是很粗浅的解释,而且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李信毕竟是个彻头彻尾的工科生,人文社科只是他的兴趣爱好,扯扯皮还行,真要细讲起来,他也只能抓瞎。而且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说起来又有点麻烦,因此,既然萧瑀已经有了他的想法,(本章未完,请翻页)